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412章有去无回  (第1/2页)
    第412章 有去无回    从科研所借调开发人员的事情,由张瑾去办,她虽然一直没有在国内,但是孔孟基金在国内的关系却相当不一般,基本上需要什么资源或者帮助,一个电话打过去,很快就会有人过来接应。    从她的身上,林鸿看到了特权的威力,在别人眼中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,张瑾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易完成,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感叹。    并不是说那些科研机构的技术多厉害,在计算机领域,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,论整体综合实力,就算是在全世界,可以说超过林鸿的几乎没有几个。林鸿看重的是那些科研人员的综合水平。    可以说,能够成为一名国内研究室的技术人员,没有扎实的技术功底,那肯定是不可能的,其他部门还可能有水分存在,但是技术部门,说一就是一,想要稀里糊涂地蒙混过关,至少暂时是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。    考虑到以后三色火公司将和军队深入合作,张瑾要借调的人员,也比较倾向于军事院校的下属研究机构的成员,最理想的,当然就是长砂市的国防科技大学下属研究所和机构。    很快,张瑾便和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联系上了,对方那边听说是借调人员过来搞嵌入式系统开发,对这事也非常感兴趣,同意借调几位在读博士研究生到三色火科技一段时间。    国防科技大学是国内计算机领域走在最前列的院校,著名的超级计算机银河系列就是从这里诞生的,被誉为“银河的故乡”从八十年代初的第一台银河一亿次计算机再到十亿次,再到今年即将推出的百亿次计算机,都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下属机构研制成功的。    可以说,这里代表着国内计算机领域最前沿的技术。    虽然在软件领域没有什么比较大的突破,但是却早就有这么一个cao作系统研究小组集中了国内最顶尖的人才,一直在致力于研究cao作系统这方面的内容。    刚开始的时候,他们也想自己独立编写一个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cao作系统,可是这个项目多次立项,研究人员更换了好几个批次,却一直都没成功进行下去,多次重新开始,却又多次推倒重来。    后来LINUX的成功让他们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编写cao作系统的希望,再次立项,要做一个类似于INUX这样的cao作系统,可是,真正进行的时候,他们又发现,并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,项目负责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依然还是在原地踏步。不停地编写引导程序,不停地编写BOOTLOADER,每次给领导演示的内容,都纯粹只是看看系统是如何启动的,然后在上面显示一个大大的LOGO,仅此而已这个系统根本没有任何功能,完全是一个玩具。    说来也挺讽刺的,计算机硬件的运算次数不断刷新纪录但是却没有合适的配套的cao作系统,要想测试超级计算机的性能,还必须借助国外这些商用cao作系统来进行。    由于软件部门一直没有出成果,久而久之,上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降低了。现在,他们已经完全放弃了完全自主开发而是打算让cao作系统研发组直接拿世面上那些开源的系统进行改改,然后封装一个壳直接交差了事。    现在,他们听说有一个公司正在做这方面的事情,并且其研究成果已经获得了有关部门的认可,还专门引入了著名的孔孟基金投资,这也让他们产生了不小的兴趣。    国防科技大学的有关领导见他们有意借调相关人员,直接大笔一挥,将cao作系统小组的那些人全部借调过去,美其名曰下基层锻炼锻炼,积累经验。    当林鸿从张瑾口中了解到他们这个情况之后,不由喜出望外。    “他们既然来了,那就让他们rou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!”    虽然这些人都是在编人员,但是林鸿可不管这个,来了这里,就安心呆着吧,先借调几年再说,至于几年之后会发生什么,谁知道呢?    “虽然说是借调,但是工资还是照发,如果进展顺利,表现良好的话,还有奖金!我要让他们乐不思蜀!”    林鸿一直认为,对于一个团队来说,一个好的领导者才是最关键只要项目负责人合格,下面的人也就能将自己想做的东西给做出来。    而如果项目负责人自己都对要做的东西完全心中没底,就算给再好的研发人员,做出的东西也是一坨屎。    国防科大的整个cao作系统研发小组,人数总共有二十来六人,除去最初的负责人,剩下的二十五人全部是年轻人,都是国防科技大学和其他各大高校计算机系的顶尖人才,文凭最低的都是硕士研究生,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